为迎接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,3月28日,特殊教育学院邀请了教育部特殊教育奖教金“特教爱心奉献奖”获得者,青岛晨星实验学校书记、校长郑芳,在博远楼106为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与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题为“让每一名孤独症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”的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孤独症教育系吴江文老师主持。
作为目前山东省唯一一所专门招收孤独症儿童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,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自2017年办学以来,在孤独症儿童教育领域展开了探索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郑芳校长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,将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丰富的办学经验娓娓道来,为现场学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。
郑芳校长指出,近年来,孤独症儿童人数快速上升,已占据较大特殊儿童群体比例。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的社交沟通障碍、刻板行为及始终如一的爱好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他们独特的性格特征,但情绪与行为问题所引发的极端行为,却成为家庭、学校乃至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。在此背景下,孤独症儿童教育领域的育人目标被重新定义为:培养有尊严的生活者、有温度的社会人、有潜能的创造者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创新。传统的单一干预手段已无法满足孤独症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,取而代之的是“从单一干预到生态重构”的模式创新。在这一模式下,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构建了层级递进的特色课程体系,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,激发孩子们的潜能,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。在具体实施上,学校采用了不需要家长陪读的教学方式,确保学生在家也能通过每日的任务练习,巩固所学知识。同时,主辅式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,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,量身定制教学计划,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成长。
在互动环节,郑校长回答了学生关于如何得到社区的支持的疑惑。她提出,通过举办讲座、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,普及孤独症知识,提高公众对孤独症儿童的认识和理解,从而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成长环境。
从生存保障到生命绽放,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之路虽然充满挑战,但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这条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。
(图/张宇杰 文/黄思亿 王鑫蕊 尚海艳 编辑/尚海艳 审核/李拉)